东海:“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小家大爱,致敬抗“疫”最美家庭
发布日期:2022-03-22 浏览次数:作者:东海县总工会 编辑: 审核:
“这个世界并没有英雄,有的只是挺身而出的平凡人”。当前正值疫情防控关键时期,全县医务人员义无反顾冲锋在抗疫一线,其中涌现了很多舍小家、顾大家的“最美家庭”。他们用实际行动抗击疫情守护健康,用无私奉献彰显新时代家庭风采。
“疫”线上的夫妻兵
本轮疫情发生后,县疾控中心党支部书记、主任仲进凭借着两年多疫情防控的丰富经验,立即宣布单位全面进入应急状态。疫情流调、核酸检验、疫点消杀牵头调度靠前指挥,科学部署,充分发挥共产党员率先垂范作用,第一时间深入疫点,研判疫情发展,为上级领导提供防控决策建议,每天吃住在单位,24小时超负荷工作,冲锋陷阵在疫情防控一线。
仲进的妻子侍丽平(石榴街道卫生院妇产科组长)同样立即响应疫情防控需要,积极配合医院进行辖区全员核酸检测、疫情防控宣传等工作;并且通过建立石榴街道孕产妇健康管理群,更加精准及时地对孕产妇进行疫情期间的病情指导和转诊工作。
“一对特别的党员夫妻”
县疾控中心有这样一对特别的党员,他们是携手29年的贤伉俪,是志同道合的好同事,更是战斗在抗疫一线的亲密战友。王为民(县疾控中心党支部副书记)、王燕萍(县疾控中心卫生监测科副科长),疫情面前他们夫妻同心,双双亮党员身份,充分发挥老党员先锋表率作用,共同吃住在单位。
疫情防控中,丈夫王为民连朝接夕,前一秒组织协调完核酸检测工作,后一秒便转身疫情防控指挥部疫情消杀组消杀培训、疫点消杀等工作,与身处疫情消杀组的妻子王艳萍,并肩奔赴隔离点等重点场所开展消毒消杀工作,共同谱写共产党员抗疫夫妻的浪漫故事。
“愿所有小别离都有大团圆”
一年之计在于春,在这春暖花开时节,东海县因新冠疫情按下了暂停键,有许多家庭因工作需要不得不暂时分开,坚持在各自的岗位上忙碌。王会兴(东海县疾控中心检验科)、马志龙(东海县白塔中心卫生院副院长)夫妻俩就是其中之一。
王会兴连天带夜的钉在核酸检测的机器前,确保核酸检测结果的准确性;与此同时,她的丈夫东海县白塔中心卫生院副院长马志龙起早贪黑地协调核酸检测、黄码流调、卫生室防控管理等工作。3月13日是丈夫马志龙的生日,他们无暇顾及,王会兴说:“疫情当前,尽责防控工作就是最好的生日礼物。”
“家国情怀点亮前行路”
自本轮疫情开始,县人民医院儿科护理组长李娜家庭就立即投入疫情防控战斗中去。妻子李娜作为儿科护理组长,积极协助护士长做好本科室各项疫情防控工作,每天加班加点,吃住全在医院。并作为院核酸采集队队员参加全县全民核酸检测,累计采集核酸检测标本三千余个。
丈夫马晶鑫作为县妇幼保健院办公室主任,在组织好本单位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带领20名核酸采集突击队员援助平明镇卫生院开展全民核酸检测,深入管控区居民家中采集核酸检测样本。孩子奶奶去世刚一个月,他们也顾不上悲伤,夫妻二人全身心投入疫情防控工作中,一双儿女只能交由孩子爷爷照顾。他们舍小家,顾大家,同心抗疫,为全县疫情防控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爸爸妈妈我想你们了”
2022年的春风还未吹遍大地,西双湖的花还没来得及盛开,东海县人民医院超声科王绪成、柴文宁夫妻俩面对病毒的悄然侵袭,他们毫不畏惧,选择了逆行。
王绪成医生前往黄码医院用自己的平凡,为医院的大后方,设置了一道阻挡病毒的屏障,柴文宁医生严格执行医院闭环管理的规定,奋斗在超声第一线。家中两个孩子尚且年幼,每每空闲的时候通电话,孩子们总是在问“爸爸妈妈你们什么时候回家,我想你们了。”他们哽咽着擦干眼泪,继续奋战,他们用实际行动诠释了“疫情在前,我们绝不退缩”的铮铮誓言。
上阵“爷仨兵”
俗话说:“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县中医院碎石科护士陈康佳和他的父亲、外公是同时战斗在抗“疫”一线的亲“爷仨”。
父亲陈久财是中共党员,是朱沟村的村医,同时也是温泉镇防保所的一名医生。无论是2003年抗击非典还是2020年抗击新冠疫情至今,陈久财医生都冲锋在前,肩负起中共党员的使命。在父亲的影响下,儿子陈康佳也进入医疗系统成为了东海县中医院的一名护士。
3月7日深夜,陈康佳接到了医院紧急集合后,前往隔离点开始工作。三层楼、90个房间、32斤设备,一天三次的消杀工作,没有电梯,陈佳康每天六点开始,为隔离人员送饭、采样,同时负责消杀工作,靠的就是内心的一股劲。坚韧而又细心,这个25岁的年轻护士成为了隔离人员口中亲切的“小陈”。
陈康佳的外公是一名75岁的老党员,2020年疫情期间就在村口执勤,这次同样为抗击疫情做贡献,每天和年轻人一样在村口执勤防疫。(魏建伟 通讯员朱金永)